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3:54:59   浏览:997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

上海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会议联合公报

  2005年10月26日在莫斯科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例行会议。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艾哈迈托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理库洛夫、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弗拉德科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理阿基洛夫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副总理苏丹诺夫出席会议。
  印度共和国外交部长辛格、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第一副总统达乌迪、蒙古总理额勒贝格道尔吉、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理阿齐兹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代表首次与会。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主任卡西莫夫也出席了会议。
  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会见了与会各国代表团团长。
  根据2005年7月5日本组织阿斯塔纳元首会议确定的任务,总理们在建设性和务实气氛中审议了在维护稳定、经贸、科技、人文及其他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区域合作的广泛问题。
  总理们指出,上次会议结束一年来,本组织框架内的合作取得了新进展,本组织国际声望提高,国际社会对本组织的兴趣上升,提出了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的具体措施。
  总理们商定将在互利和平等的原则基础上,加大发展经贸合作和改善投资环境的工作力度。总理们批准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落实措施计划》实施机制将为完成在该领域提出的任务奠定重要基础。认为本组织成员国有关部门应根据2005年2月19日比什凯克经贸部长会议及相关工作组就能源、交通、电信、科技、农业领域示范项目及进一步加强本组织成员国合作法律法规基础提出的建议,切实执行措施计划。责成各成员国经贸高官会及本组织秘书处协调该工作,将成果报告2006年本组织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下次会议。
  总理们强调开展油气开发和建设油气管道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在信息与通信高技术领域开展合作的必要性,责成经贸部长会议,在成员国有关部委及本组织秘书处参与下,研究尽快建立燃料—能源综合体和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工作组问题。
  总理们指出,海关合作已取得显著进展,应加快协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关于海关合作与互助协定》草案,并在下次总理会议前签署。
  总理们对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实业家委员会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及签署《上海合作组织银行间合作(联合体)协议》表示满意,指出本组织成员国的实业界和金融界有必要更加积极地参与落实中亚地区的大型联合投资项目。
  总理们对加快为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创造良好条件予以特别关注。为配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庆祝活动,总理们支持2006年举行工商企业家论坛及工商展览会的倡议。
总理们认为,应加快商谈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基金建立程序和运作规则,并于2006年第一季度完成该工作。
  总理们认为,2005年11月由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亚太经社会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中国西安举行欧亚经济论坛的倡议是适时和有益的。
总理们重申就开展交通领域合作、提高和加强本组织成员国交通部长会议作用和效能、制定协商一致的过境运输政策及建立国际交通走廊继续开展对话的重要性。总理们指出,应加快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政府间协定的协商和签署工作,责成参与制定协定草案的部门及本组织秘书处加快上述问题的谈判进程。
  总理们商定,采取具体措施落实利用中方贷款的联合投资项目的协调工作,由经贸部长会议及本组织秘书处负责。
  总理们相信,首次环保部长级会议将为在这一重要领域内开展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总理们对本组织成员国继续加强在人文领域的合作表示支持。为此,总理们强调2005年7月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举行的文化部长会议及第一届六国文化艺术节具有积极意义。部长们关于建立文化合作专家工作组的决定,为落实本组织成员国2005至2006年多边文化合作计划,以及在本组织框架内积极利用各国丰富和独特的文化潜力,包括2006年举行本组织成立五周年庆典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理们认为,启动六国教育领域合作是及时的,认为2006年上半年举行本组织成员国第一次教育部长会议及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教育合作协定》是适宜的。
  总理们欢迎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救灾互助协定》,相信在这一对成员国和整个地区极为迫切的领域开展合作将会取得实质成果。
  总理们审议了一系列与本组织财政保障有关的问题,批准了2006年本组织预算。
  总理们商定下次本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会议将于2006年下半年在杜尚别举行。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理   艾哈迈托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吉尔吉斯共和国总理    库洛夫
                 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    弗拉德科夫
                 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总理   阿基洛夫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副总理 苏丹诺夫


                      二〇〇五年十月二十六日于莫斯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印发阳泉市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阳政办发〔2003〕70号


阳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阳泉市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省营以上企业:

《阳泉市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阳泉市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精神,为加快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完善畜牧良种繁育改良体系,提高畜产品品质,推动畜牧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我市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要按照全市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紧紧围绕“35155”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按照“稳定猪鸡,适度养羊,重点养牛,突出奶业”的畜牧业发展指导思想,重点扶持奶牛、肉牛和肉羊良种引进和繁育技术推广,为我市畜牧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保障。

二、基地的确定

1、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1)具有一定数量的固定母畜。

(2)具有完善配套的设施和设备,并符合卫生防疫条件。

(3)具有专职的配种员和防疫员。

(4)具有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

2、申报程序

由企业提出书面申请,报县(区)农业局、畜牧中心同意后,报市农业局。然后由市、县(区)共同组成审定组,符合条件的确定为市级畜禽良种繁育基地。

三、建设内容

1、良种畜禽引进

奶牛主要以引进良种荷斯坦能繁母牛和细管冻精为主;肉牛主要以引进良种西门塔尔、皮埃蒙特能繁母牛和细管冻精为主;肉羊以引进纯种萨福克、道赛特、波尔山羊种羊为主。

2、繁育新技术推广

(1)胚胎移植技术。该技术现已在国内外应用于牛羊生产,主要有计划地引进推广奶牛、肉牛和肉羊的胚胎移殖技术。

(2)人工授精技术。主要是牛、羊人工授精技术的培训、推广工作。

(3)杂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西门塔尔和本地牛的二元杂交,皮埃蒙特牛与杂交牛的三元杂交;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的二元杂交,萨福克和道赛特羊与本地绵羊的二元、三元杂交。

(4)良种畜禽配套生产技术。主要是奶牛、肉牛、肉羊改良综合配套生产技术的推广。

四、基地的管理

1、市农业局负责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计划的制定、实施和验收。各县(区)政府、有关乡(镇)政府和各县(区)农业局(畜牧中心)为协调单位,负责为基地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协调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市、县(区)有关技术人员和基地的负责人、技术员共同组成项目实施组,实行项目责任制。项目总负责人由市农业局副局长李巨海担任,基地负责人由市农业局畜牧系统高工和项目单位负责人担任,各县(区)畜牧中心主任、繁改站站长为成员。

3、每年年初,市农业局根据基地现状,制定出各基地的目标任务和补助金额计划,报市政府批准。

4、引进的良种能繁母畜,要由项目负责人负责进行检疫、打耳标、建档,不准进入市场进行交易。今后要对全市的母牛进行严格控制,不准向外市、县出售,对确需调整母牛的,淘汰的,调出的,必须经县(区)农业局、畜牧中心同意,报市农业畜牧部门批准,方可出售。

5、母畜所产仔畜,必须在全市范围内交流,不得流入市外,否则将取消繁育基地资格或贴息资金的扶持,并追究其有关责任。

6、各基地要在项目总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的指导协助下,改进饲养,提高管理,搞好防疫,把繁育基地建设成示范型基地。

7、市农业局组织有关部门及业务专家、技术人员负责对各基地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检查验收、核实,然后按标准下拨补助资金。

五、建设补助

1、补助范围

市级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补助经考察确定的市级肉牛、奶牛、肉羊良种繁育基地的种畜引进和市、县(区)畜禽繁育机构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及必要的设施设备购置。

2、资金筹措

市、县(区)政府每年按计划列入财政预算。

3、补助标准

市级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以项目实施单位投资为主。列入市级畜禽良种繁育基地的肉牛基地每引进一头良种能繁母牛,补助600元;奶牛基地每引进一头成年良种母牛,补助2000元;肉羊基地每引进一头良种羊,补助2000元;每完成1例胚胎移植,补助2000—3000元。其它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如确实发展较好,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能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市级可酌情给予一定补助资金。

4、资金发放

每年的补助资金,需经市、县(区)农业畜牧主管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验收后,按年初计划发放。未完成计划剩余的资金转入下一年的基地补助资金或作为其它基地的调整补助资金。

5、基地可优先享受市、县(区)两级的贷款贴息扶持资金和其它优惠扶持政策。

六、奖励和处罚

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各负其责、尽职尽责、通力协作,确实把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好。项目实施组人员所在的单位,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年度人员的考核内容。对建设好的基地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对有关繁育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建设差的基地要及时取消其繁育基地资格,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各县区对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要高度重视,同时也要建立各自扶持的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参照本实施办法,安排好县(区)、乡两级的补助资金,并结合实际,制定出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

韶关市临时用地管理规定

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


韶关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


《韶关市临时用地管理规定》已经2010年5月17日韶关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届4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五年。



市长郑振涛



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韶关市临时用地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临时用地审批管理,保障交通、铁路、水利、防灾以及其他线性工程项目建设临时用地,妥善做好临时用地后续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有关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临时用地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临时用地是指单位或个人(以下统称临时用地使用人)经依法批准在韶关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因工程建设、地质勘察需要临时使用的空闲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不包括因使用原有的建筑物、构筑物而使用的土地。

(一)工程建设施工临时用地。包括工程建设施工中设置的临时加工车间、施工单位临时搭建的工棚、搅拌站、预制场、材料堆场、运输道路和其他临时设施用地;工程建设过程的临时办公用房和取土弃土用地,以及架设地上线路、铺设地下管线和其他地下工程所需临时使用的土地等。

(二)地质勘查临时用地。包括厂址、坝址、铁路、公路选址等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测临时使用的土地,以及在探矿、采矿权范围内对矿藏情况进行勘探临时使用的土地。

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

第四条 占用下列土地作为临时用地的,应先报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一)城市规划道路路幅用地;
(二)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公用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
(三)居民住宅区内的公共用地。
第五条 下列土地一般不得作为临时用地: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土地;

(二)公路及通信管线控制范围内的土地;

(三)易燃易爆 危险品仓库、电力设施、测量标志、气象探测环境等保护区范围内的土地;

(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特用林地和重点防护林地;

(五)其他不宜临时使用的土地。

第六条 临时用地使用人使用土地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影响城市建设规划、市容及环境卫生;

(二)不得妨碍道路交通;

(三)不得损坏通讯、水利、电力等公用、公共设施;

(四)不得污染环境或造成水土流失;

(五)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六)不得兴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七)不得在临时使用期间内擅自改变土地使用用途;

(八)不得擅自将临时用地出卖、抵押或者转让给他人;

(九)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七条 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除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情形外,应当向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资料:

(一)临时用地申请;

(二)规划许可证或选址意见书;

(三)建设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等;

(五)临时使用公路两侧控制范围内土地的,应办理交通或公路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六)临时使用林地的,必须先取得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七)临时使用水利工程控制范围内土地的,应办理水利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八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到临时用地申请后应当按以下程序处理:

(一)现场勘查制作临时用地平面布置图、标明临时用地位置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二)根据土地权属,组织临时用地使用人与土地权属单位或个人(未确定使用者的则由当地土地主管部门代表)签订《临时用地合同》;

(三)占用农用地的,当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与临时用地使用人签订《土地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协议》;

(四)临时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应当根据《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临时用地补偿方案;

(五)划定用地范围并颁发《临时用地批准书》。

不予批准的,应当在受理临时用地申请后十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九条 临时使用城市建成区范围外的土地,使用期在10日以内且不改变地形地貌的,免办批准手续。

第十条 临时用地实行“谁使用、谁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的原则, 临时用地使用人应当与土地所有人或使用权人签订临时用地合同并支付补偿。

(一)临时使用国有空闲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由临时用地使用人与土地权属人签订临时用地合同并支付补偿。

(二)临时使用农村集体空闲非农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临时用地使用人应与土地所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订临时用地合同并支付补偿。

(三)临时用地合同内容主要包括临时用地范围、用途、补偿标准以及补偿方式、使用期限、土地恢复措施(复垦方案)、违约责任等。

临时用地及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不得转让、抵押。

第十一条 临时用地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临时用地使用人必须在用地期满15日前向原批准机关提出延期申请并重新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 临时使用土地属于农用地的,临时用地使用人应在签订《临时用地合同》后10日内,与当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土地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协议》并缴纳土地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保证金,所收资金存入同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三条 临时用地终止使用或使用期满,临时用地使用人应当恢复土地原使用状况,及时归还土地。占用农用地的,应自期满之日起1年内按复垦方案进行复垦,恢复种植条件,并经当地乡、镇国土资源所、农业办公室验收合格;属集体土地的,经集体经济组织或原土地使用者确认后,所缴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保证金全额退回。

临时用地使用人违反规定逾期不履行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义务的,所缴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保证金不予退回,作为临时用地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的经费。属于国有土地的,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属于集体土地的,由集体经济组织或原土地使用者自行组织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或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单位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的土地经县(市、区)国土、农业、林业、环保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所需费用从临时用地人所缴的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保证金中支付。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经费高于临时用地使用者所交复垦(恢复原使用状况)保证金的,差额部分由原审批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向临时用地使用人追缴。

第十四条 因国家建设需要征用临时用地的土地时,临时用地使用人应当服从国家建设的需要,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自行拆除临时用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附着物,缴销《临时用地批准书》。

第十五条 因抢险救灾等紧急情况需要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用地。其中,属于临时用地的,灾后应当恢复原使用状况并交还,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已修建永久性建设物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未经依法批准非法临时使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 临时用地使用期满拒不归还,或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临时用地的,由县级以上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八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临时用地审批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五年。